在一些人眼里,纪检监察干部可能总是显得有些严肃冷漠,然而,20多年扎根在纪检监察工作一线的郭继锋,却通过“笔”与“戎”的结合,宣传、推动对纪检监察工作,传递、弘扬社会正能量,用爱心与奉献践行了教育与监督并重的工作理念,展现出纪检监察人的别样风采。
一支崇德树典的妙笔
郭继锋喜欢写作,善于发现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他通过一串串生动的故事刻划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为大家树立起比学赶超的榜样。
郭继锋撰写的《小官大爱》,讲述的是曾任下原镇监察助理、信访助理陈大华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的故事。故事生动感人,在群众中产生较大影响,主人公陈大华因此被评为“如皋市十佳勤廉标兵”。
而他所写的《胸藏大爱的九品官》《沈建华与他的爱心团队》,讲的是磨头镇磨头社区党支部书记沈建华让村民牢记于心的点点滴滴。沈建华读着郭继锋写自己的文章时,激动地说:“我平时就是这么做的,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但是他替我写出来了,这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我一定会好好干下去,继续认真担当起一个村书记的责任。”
郭继锋刻苦勤奋,为写好《精神病院的天使们》,如实刻画出如皋市精神病防治医院的党员、职工在特殊岗位上所作出的特殊贡献,他大胆走进那些特殊人群进行采访,多次反复接触,几乎与一些精神病患者都成了“熟人”。最后获取了第一手素材,写出了精神病院天使们的大爱之心和良好形象。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作为派驻在卫健系统的他,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从正月初一就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全市11家二级以上医院、14个镇卫生所、14个交通卡口、34个集中医学观察点,他每五天一个轮回,从不松懈,紧紧围绕管理严格、服务规范、安全保障进行督查,并现场交办整改建议近百条。在督查期间,他见证了太多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激动不已,于是奋笔疾书,从监督者视角写下了《我的那些与疫情打阻击战的战友们》《春天的故事》等系列抗疫手记,《如皋日报》、“如皋发布”以及相关微信圈纷纷转载宣传,向社会传递凝心聚力正能量,大大激发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热情。
郭继锋能写也会道,听他上廉政党课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他笔下那些鲜活形象成了廉政教育课上的“活教材”,那些廉政小故事娓娓道来,让人如闻芝兰之香,得到美的熏陶和教益。
在如皋市人民医院《以学习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讲政治,守纪律,有造诣,做德技双馨的白衣天使》为主题的党课,他突出讲授树立典范、龙头引领的重要意义;在中医院上的一堂《严管厚爱,绽放如皋中医的圣洁之花》的廉课,他积极倡导崇德兴典,为传统国粹添彩;在白蒲镇第四人民医院以《勤履职,守底线,焕发“蒲塘仁医”的别样精彩》为主题的廉课,他挖掘“蒲塘”底蕴,以廉为底色,推动锻造仁医精神。总之,为打造廉政文化阵地,诠释富有特色的廉政文化内涵,他通过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让廉政教育更走心。
2017年派驻到卫健委的郭继锋,更多的时候是深入到24个下属单位,用集中谈心谈话、个别交流等方式与下属单位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广大职工进行交流,用他的话说:“正能量的声音多了,正面引导到位了,负能量的声音就少了,整个系统的信访形势也就会稳定,政治生态也就会更好。廉政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纪检人的一支笔也可以成为引领前行的光,廉政教育也应当成为净化心灵的鸡汤。”
一袭令人注目的“戎装”
派驻监督就是纪检监察的前哨监督,“戎装”在身,责任在肩。
20多年前,郭继锋刚任乡纪委副书记时,几个村民向他反映某村干部挪用村里的公款,用于给自己儿子买船运输。面对群众反映诉求时的那种期待的眼神,让他第一次体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于是他一边安抚村民激动的情绪,一边承诺一定会查清事实真相,给予公正回复。承诺就是责任,他当即展开调查,顺藤摸瓜,仔细了解情况,最终真相大白,不仅追回资金,还依纪处分了涉案干部。一时间全村都震动了,村民们一个个都显得很兴奋。“严肃执纪,就是赢得民心”,这是郭继锋在处理第一个案件后的切身体会。
20多年的一线工作,让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执纪监督经验,在与办公室年轻同事交流时,他常说:“派驻组办案,人力、精力往往受到一定制约,但我们把70%的时间用在沟通交流上,那当事人的思想就容易转弯了,问题也就容易找到突破口,办案的安全也就能得到保障。”因此别人眼中的“死扣”,他常能轻松解开。
记得有一起失职渎职案件,该案曾给国家医保资金造成一定损失。当事人认为自己没得到一分钱,而且还是受骗上当的受害者,因此态度强硬,这给立案调查带来较大阻力。于是郭继锋以思想教育入手,做了大量的疏导工作,促使当事人充分认识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当事人不仅写下两封书面检查,还积极配合组织追回损失,最后获得从轻处理。结案后,当事人对郭继锋表示:“一开始思想认识上模糊,觉得自己没拿到钱,造成的损失就与自己无关,谈话让我让我的认识转变了,而且给我从轻处理,我服气。”
如何让基层群众感受到纪律监督带来的政治生态转变,更多更好地分享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实惠,郭继锋一直在探索、在努力。
2018年,郭继锋牵头对卫健委下属的如皋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政治巡察,在服务医患、能力提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制度建设等服务群众需求方面提出了28条整改意见。在谈到巡察成果时,郭继锋高兴地说:“通过巡察提出问题,并持续一年跟进整改,目前三院门诊楼更新了座椅,加装了电梯,便捷了患者就医;行政区办公面积紧缩,增设了内科二病区,提升了服务患者的能力;食堂重新改造,增强了后勤保障能力。巡察整改后,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激发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我们巡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年多来,郭继锋将派驻的“哨口”前移又前移,常态性地与下属单位班子成员谈心谈话,及时进行苗头性问题提醒。走到每一个单位都要先查看班子成员的办公室是否超标,听主体责任履职是否到位,努力把监督的要求转变成全系统的行为习惯。
“长期在纪检监察岗位上,我们要用心与他人交流,通过及时监督来防范问题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敬重,而不是敬畏”,郭继锋在“得罪人”的岗位上悟出了赢人心的窍门。
一颗襟怀坦荡的廉心
“在人前说教,你必须心中坦荡;监督他人,你必须自身过硬。”身着纪检监察“戎装”的郭继锋深深地懂得“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
身为纪检监察组长的郭继锋,将“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一种追求,他组织组内人员学政治、学业务。“打铁的人必须是铁打的人”,他以身示范,锻造政治过硬、素质一流的纪监队伍。
郭继锋不仅身体力行带好身边的同事,更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家人。他的儿子自谋职业创立了一家传媒公司,创立之初,他就与儿子“约法”在先:“不要指望我帮你在卫健系统打招呼、揽业务,而且你不得在卫健委的各个下属单位以我的名义找生意,你得凭本事参加公开招投标。”话说敞亮了,瓜葛就没有了。
派驻在卫健委的郭继锋,接触的是近5000人的一个群体,24个下属单位,能否监督好“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权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曾有一个医院主动找他:请你儿子帮助拍一个微电影,与其他公司同等价格。他婉拒了。
曾有一个下属单位要拍一个工作汇报片,请他帮助润色脚本,并让他儿子帮助拍成片子,被他一口回绝:“帮助修改文稿可以,但片子不能让我儿子拍摄。谢谢你们的好意!”
驻在卫健委,去医院就诊或许可以沾些光,但他从不想沾“职务”的光。有一次他去中医院看病,挂号后等了十多个人才轮到他就诊,诊疗医生一抬头认出了他:“郭组长好,您怎么不先来喊我一声,让您久等了。”“哈哈,不要紧的,如果我插队了,其他人就要‘久等’了,那大家对你、对我都会有意见。”
这就是纪检监察人郭继锋,他经受住了权力的诱惑与考验,自觉屏蔽了“组长”的光环。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从不让自己的随心所为给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形象蒙羞。
不负“戎装”,不辱使命,他用自己的坚持、执着、奋斗为纪检监察工作添彩。(李雪)